今夏英国最值得一看的十大展览,你都去了吗?

来源:
作者:◎文/本刊特约记者 谢 琛
2018-11-19 10:07:55
0

  今年夏天,英国格外热。伴随着滚滚热浪而来的,是英国观展季从南到北,在全境范围内的开始。乘着这股热浪,日前,BBC评选出今夏英国最值得一看的十大展览。从装置艺术到古典大师伦勃朗的真迹,从政治讽刺漫画到以摇滚巨星为灵感创作的画作,艺术爱好者总能从数量众多的展览中找到自己中意的那个。在此,小编选取伦敦、格拉斯哥和爱丁堡三个展览现场,为您送上最有热度的报道。

  今夏英国最值得一看的十大展览,你都去了吗?

BBC1.1.jpg

  |  查尔斯·伦尼·马金托什 :创造格拉斯哥风格  |

  2018年6月15日,一场发生在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的大火,将苏格兰北部城市格拉斯哥和建筑师查尔斯·伦尼·马金托什送上了英国各大主流媒体的头条。同样的一幕也曾发生在4年前,始建于1909年的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的著名建筑马金托什大楼,于2014年也曾遭遇大火,未曾料想,就在修复工作即将完成之际,这里再次起火。这个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建筑之一毁于一旦,显然不应该成为它的设计者马金托什在去世将近百年之后,再次引起世人关注的正确理由。

  查尔斯·伦尼·马金托什(1868年至1928年)是英国19、20世纪之交最重要的建筑师和产品设计师。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的马金托什,作为新艺术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虽然声名显赫,但其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都在其家乡格拉斯哥及其周围地区。2018年也恰逢马金托什诞辰150周年之际,格拉斯哥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开启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应用程序Go Glasgow App为游客详细介绍所到之处,分布于格拉斯哥各个角落的与马金托什有关的重要建筑和事件;始建于1903年由Cranston女生委托,马金托什设计的杨柳茶室经过整修,重新对外开放营业。除了这些交互式体验活动外,高密度系统性地向公众展示马金托什成就和艺术理念的莫过于,位于凯文葛罗夫美术馆和博物馆(Kelvingrove Art Gallery and Museum)内的展览——“查尔斯·伦尼·马金托什:创造格拉斯哥风格”。     

  “格拉斯哥风格”指的是在1890年至1920年期间,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的老师、学生和毕业生的设计和装饰艺术作品。格拉斯哥这个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多利亚时期的“帝国的第二大城市”,在工业革命期间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培植了富有的商人阶层,为艺术和创意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市场需求。以格拉斯哥艺术学院为中心发展而来的格拉斯哥风格,无疑是英国新艺术运动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环节。其中最核心的四位成员包括:查尔斯·伦尼·马金托什、马金托什不久以后的妻子玛格丽特·麦克唐纳、玛格丽特的妹妹弗朗西斯·麦克唐纳,以及弗朗西斯未来的丈夫詹姆斯·赫伯特·麦克奈尔。

  此次展览按照时间顺序,以专题叙述的形式分为6个展厅,将马金托什由一个年轻的艺术学院学生、知名的水彩画家到蜚声国际的建筑师的一生通过250件藏品娓娓道来。每一个主题的展览都力图将他的艺术创作放置于宏观社会环境,以及与同时期的艺术家的交往中予以呈现。如展览中出现的日本的浮世绘作品、中国明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都用于例证,19世纪时亚洲艺术和文化对包括马金托什及其同僚在内的欧洲艺术家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此外,亮点展品还包括马金托什职业生涯早期大量的建筑手绘稿,及其标志性的玫瑰图案壁画。据悉,这一珍贵壁画是在1971年将Cranston女生委托建造的英格拉姆街茶室改建成酒店时,抢救保护下来的。策展人将之与其他茶室装饰性元素的物品组合摆放,为观众重现了英格拉姆街茶室的原始风貌。

  展览中有一段拍摄于1996年的影像,呈现了烧毁前的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的马金托什大楼的内部原貌。联想到展览中多件与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有关的展品都是在这个建筑里被创造的,此时大屏幕前缄默站立的观众人群成为了展览氛围营造的一部分,用沉默和关注诉说着他们对杰作损毁的惋惜,和对格拉斯哥过往峥嵘的缅怀。正如策展人Alison Brown所说的,“我们可以将这个展览看作是一个重要的回顾,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城市文化遗产的伟大与脆弱”。

  |  皇家艺术学院第250届夏季展  |

BBC1.5.JPG

  在今夏的伦敦,不论你是走在皮卡迪利大街或是摄政王大街上,总能看到整列的印有用色大胆饱满的当代艺术作品的横幅,这些横幅都在为一个发源于一场分离运动的机构造势。250年前,一群资深艺术家和建筑师因与1759年新成立的皇家艺术家协会不合而出走,他们向国王乔治三世寻求赞助,于1768年成立了独立的皇家艺术学院。今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迎来了建院250周年的庆典。自1769年皇家艺术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当代艺术展后,皇家艺术学院夏季展至今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公开征集展。

  位于伦敦皮卡迪利大街伯林顿府的皇家艺术学院的建立是乔治三世国王的个人行为,虽然名称中包含“皇家”二字,其资金的主要来源并非皇室或者政府,而是展览、私人赞助和捐赠。在建立之初它就肩负着两个重要使命,其一是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艺术培训和专业评判体系去提高艺术家的职业地位;其二是利用当代艺术展览的形式建立并推广一个合适的艺术评价标准。兼具教育和展览的双重功能使皇家艺术学院从众多展览机构中脱颖而出。尤其是一年一度的皇家艺术学院夏季展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伦敦上层社会最重要的社交日程之一。

  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它的影响力曾一度衰落,所以近年来皇家艺术学院对新锐艺术家和先锋艺术都持积极开放的态度,谋求摆脱公众对学院派的刻板印象。典型事例之一就是素以离经叛道而闻名的Tracey Emin在2007年接受邀请,成为皇家艺术学院会员。对这一看似“招安”的举动,她本人回应道:“这并不意味着我变得守规矩了,而是皇家艺术学院已经变得更加开放、健康和精彩了”。

  夏季展一般会囊括三类艺术家的作品:皇家艺术学院成员、已卓有声誉的非艺术学院成员、以及向委员会提交作品并被采纳的非知名艺术家。以今年为例,除了包括艺术学院成员在内被邀请艺术家的作品外,其余1346幅作品是由12人组成的委员会从2万件提交作品中选出的。所以,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英国在世最伟大画家之一的David Hockeney的《七个手推车、六个半凳子、六幅肖像、十一幅画、两个窗帘》,此外还有众多初出茅庐不见经传的艺术新秀的作品。

  从作品选择和策展上讲,对现实政治问题的关注也是展览的亮点之一,在知名涂鸦艺术家Banksy以英国脱欧公投为主题的作品《为爱投票》(Vote for Love)旁,策展人别有用心地将作品《尖叫》(Scream)与其并列放置。在《尖叫》这幅作品中,一名白人女性被数名身穿罩袍的穆斯林女性包围,发出惊恐的尖叫,难免让人联想到对难民涌入的恐惧与英国脱欧公投结果之间的联系。

  在250周年之际,今年的夏季展从最大力度上,秉持了开放的姿态,富有洞见并准确地反映了在“当代艺术”旗帜下的一系列议题和最新趋势。策展人Grayson Perry 是英国当代最有名的异装癖陶瓷和纺织品艺术家,现任伦敦艺术大学的校长。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这不是一个纪录片性质的严肃展览,而是希望给观众带来富有视觉冲击和趣味性的观展体验”。《卫报》评论员Jonathan Jones 曾做出这样的评论:“这是我有生之年见到过的最具有解放精神的新艺术展览,因为它摒弃了对于什么是好或者什么是坏,什么是传统以及什么是当代的概念界定。它邀请我们去体验人类如何利用一种名谓‘艺术’的东西去表达感情和思想的多重可能性。”

  |  伦勃朗:在大不列颠发现大师  |

BBC2.5.jpg

  苏格兰国家美术馆每年都会在爱丁堡艺术节期间,推出一个重量级的展览。去年是以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及其追随者为主题的“超越卡拉瓦乔”。今年是与伦勃朗有关的“伦勃朗:在大不列颠发现大师”,而此次展览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

  伦勃朗(1606年至1669年)是荷兰历史上最富盛名的画家之一,在绘画史上具有与文艺复兴诸巨匠相匹敌的重要地位。伦勃朗年少成名,发迹很早,却在后来的人生中先后遭遇丧子、丧妻和破产,晚景十分凄凉。在63岁去世之时,他已被同时期的世人淡忘和摒弃。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释他今天享有的盛名呢?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问,或许能从此次“伦勃朗:在大不列颠发现大师”展中所讲述的伦勃朗艺术复兴的故事,找到答案。

  艺术家天才似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技艺,是艺术家去世多年后,依然能被人们称道的最有力保证。展览作品中不仅有伦勃朗自己的作品,还囊括了多幅仰慕并受惠于他的艺术家的作品,甚至还有一些刻意模仿他的伪作。英国艺术家Benjamin Wilson和Thomas Hudson都非常喜欢伦勃朗的作品。Hudson曾在伦敦的拍卖会中与Wilson针对伦勃朗的一幅版画进行了激烈竞价,并取得了胜利。为了打击报复,Wilson伪造了一幅伦勃朗的印刷品并以伦勃朗作品的名义卖给了Hudson。为了嘲讽Hudson的鉴赏力,在这幅作品第二版的印刷中,Wilson加上了一句话“1751年4月17日,由Benjamin Wilson 设计制作的版画以6先令的价格,作为一幅精良的伦勃朗真迹,卖给一位最伟大的鉴赏家。”

  英国在历史上经济的长期繁荣,是它所具有的艺术向心力的重要原因之一。金钱的驱动力和艺术市场中心的构建和转移,也是这位荷兰画家在英国声名大噪,并得以享有持续的国际声誉的重要社会背景。伦勃朗的肖像画和风景画吸引了最多的英国收藏家。其中一幅伦勃朗的风景画杰作《磨坊》(The Mill)的收藏史,再恰当不过地为我们展现了几个世纪以来的艺术市场的资本变迁。在1792年,这幅《磨坊》跟随着它彼时的主人法国的奥尔良公爵首次到达伦敦。当时,受法国大革命影响,大量的艺术杰作跟随流亡的法国权贵涌向英格兰的艺术市场。经过几个世纪在英国的辗转易手,在1911年,美国费城的钢铁巨头Peter Widener以10万英镑的价格购藏。最终,这幅杰作成为华盛顿美国国家画廊的藏品。这次,是以借展的形式再次造访英国。

  从17世纪起,伦勃朗的作品就受到了英国艺术家和收藏家的追捧,这一风潮到19世纪下半期达到狂热,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诸多英国艺术家的艺术想像和创作。展览按照时间顺序布局,分为6个展厅,展现了过去400年里荷兰画家伦勃朗的艺术对英国收藏家、艺术家和作家的影响。

  (注:本文部分图片源自凯文葛罗夫美术馆和博物馆、苏格兰国家美术馆)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商务合作法律申明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lingshouke.cn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801103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666号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禁止使用,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