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引发了一轮观展热潮 。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及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8家收藏单位的15幅宋代绘画真迹,难得地集中呈现在观众眼前。
据了解,本次展览为浙江省博物馆建馆95周年庆大展,由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博士精心策 划推出,分为“追千古”“访山野”“入 画境”三个单元。该 展 还呈现了28幅宋画高清图版与39 幅现代鸟类摄影作品,并特别推出大型3D动画、沉浸式影院与XR扩展现实互动场景等专题数字展览项目。
为了让广大观众真正认识宋画,了解宋代画家的艺术造诣,浙江省博物馆精心组织了这场跨越时空的“问羽”之旅,带领观众一同探寻那个神奇隐秘的自然与艺术世界。宋代是中国绘画的巅峰时期,高度的写实性以及精微高超的表现技艺令人惊叹。其中的花鸟画更是横空出世,逼真自然,美艳动人。写生珍禽,令人眼花缭乱;绣羽鸣春,牵动无端情思;雪树寒禽,更触发人生际遇的感怀。经过千年时光的摧残与淘涤,每一幅存世宋画俱成经典,被反复诠释、演绎与传颂。
南宋 梁楷《疏柳寒鸦图》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李迪《宿禽激湍图》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北宋 (传)李成《寒鸦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次展出的15件真迹格外引人瞩目,皆是宋代花鸟画的典型代表,并全部亮相于第一单元“追千古”。其中不乏李成、唐希雅、李迪和梁楷等名家作品,也包括多件很可能也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彩佚名之作。当中既有《花鸟图》《红果绿鹎图》《果熟来禽图》等工细 严谨的折枝花鸟,也有《寒鸦图》《宿禽激湍图》《锦雉竹雀图》《琼花珍珠鸡图》《荷塘飞燕图》《春塘禽乐图》等兼工带写的小景花鸟;既有逼真写实的《绣羽鸣春图》,也有寓意吉祥的《牡丹双喜图》《鹌鹑图》;既有宋代写生集大成之作《百花图》最华美的绽放,更有写意鼻祖、传奇画家梁楷《疏柳寒鸦图》和《秋芦飞鹜图》分隔中美两地的首次相聚。
这场“ 问羽 ”之旅中除了追慕千古,感受真实,还能够寻访山野,近距离走入宋代多彩的自然和艺术世界。在“ 访山野 ”单元,高清宋画图像与精美的野外摄影作品并置展出于观众眼前。宋画部分囊括了黄居寀 、徐崇嗣、崔白、惠崇、李迪、王定国、林椿、吴炳、牧溪等宋代花鸟画名家及其存世代表性作品,以及最能体现宋代写实艺术追求的佚名作品。
浙博从公开征集到的摄影作品中遴选出最能匹配宋画中鸟类的精彩瞬间,通过这些宋代花鸟图像和身边鸟类摄影作品的并置和观照,引领观众探寻宋画写生、写实乃至写意的奥秘,更加全面、逼真地展现曾经的自然和艺术世界,体会那些宋代花鸟画家下笔时心中激荡的原始美感冲动。
宋 佚名《绣羽鸣春图》
故宫博物院藏
来到“入 画境”单元,观众还能借助现代多媒体数字技术,“走进”一幅幅宋画的情境中。《枫鹰雉鸡图》是宋代写实花鸟画的巅峰之作。800多年前一个枫叶如血的秋日,一只目光如炬、杀气腾腾的苍鹰和一只惊慌失措、大步如飞的雉鸡,被画家李迪“封印”在绢帛之中,它们如今在展览多媒体中被重新“复活”了;在《百花图》近17米的长卷中,画家以他那精细的观察和高超的技法,呈现了众多我们今天依然熟悉的花卉、草虫飞羽,也展现出那份留住时光、留住四季之美的野心。观众能生动立体地感受到千年江南四季山野百花的微风、香薰和鸟鸣。
宋徽宗赵佶既是宋画风格的倡导者,更是艺术创作的实践者。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桃鸠图》《五色鹦鹉图》《芙蓉锦鸡图》《竹禽图》《瑞鹤图》……在此次展览中,观众还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探索宋徽宗自然百宝箱式的神秘御花园。
据悉,该展是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将持续至2025年1月9日。
宋 佚名《红果绿鹎图》 上海博物馆藏
宋 佚名《百花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本文节选2025年1期《中国收藏》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
版权声明:凡注明“中国收藏杂志”来源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未经《中国收藏》杂志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收藏》杂志”。违反上述声明的,均属侵权,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