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年前,良渚文化在此生发;2000多年前,越文化在此起源;1000多年前,宋文化在此兴起……这里是杭州。9月23日至10月8日,杭州亚运会(第19届亚洲夏季运动会)即将在此举办,拥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杭州也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眼前。

新石器时代 五节玉琮
杭州市临平博物馆藏
作为杭州亚运人文体验点,杭州博物馆计划于9月16日至2024年2月25日推出“与古为新:从中原到江南——中国礼制与尚古文化的源与流”特展,展现杭州历史变迁和文物珍藏,为国内外观众奉上一场有关文明的盛宴。
本次展览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主办,杭州博物馆(杭州博物院(筹))承办,同时得到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湖南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湖州市博物馆、武义县博 物馆、临海市博 物馆、余姚博物馆、杭州市萧山区博物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等16家单位的支持。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5000多年来一脉相承,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有关这一点,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英国哲学家罗素等均在其著作中有过相关论述。研究还发现,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其中,“连续性”是最为鲜明、最为基础且居于首位的特性,是中华文明有别于世界其他古老文明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本次“与古为新:从中原到江南——中国礼制与尚古文化的源与流”特展的主题。
资料显示,杭州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已成为长江下游重要的文明区域,其区域文明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连续性,以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2000多年前的越文化与1000多年前的宋文化为三个发展高峰。而本次特展 就将以中华文明发展史为脉络,以杭州为视域,从“古”与“古物”的维度,将与尚古文化相关的一系列事件串联起来,以文物、文献与图像互相印证的方式,分五个单元展现中华文明传承中的杭州故事。
想要讲好5000多年来的杭州故事,展览的脉络与展品的选择尤为重要。该展览以5000多年文明史的时间为轴,通过对“古”的不同认知与实践方式及其对应的不同阶层,阐释“尚古”这一
展览主题。比如,展览将夏、商、周三代的中原青铜器与春秋战国的江南原始瓷进行对比展示,进而探讨作为仪礼与秩序的载体;从金石收藏家、研究者在收藏、研究、著录与讨论的过程 入手,审视金石学从宋代产生到清代繁兴的过程;通过研究宋室南渡后的鼎彝之物,以证其对明清时期的收藏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元明以后,“ 古物 ”不只是被当作物品,也被视为事物的“替身”,及至明清时期,鼎彝古物已不再是有具体形态的“ 物 ”,而是成为繁多图样的其中一个视觉部件与要素,与各种长久流传于民间的祥瑞图案一起,被不断变化与重新组合成各种古器图形与博古纹样,构成传统文化的视觉意象,隐含着对德政、高雅身份、生活品位、家庭财富与家族命运的美好象征。
本文节选2023年9期《中国收藏》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
版权声明:凡注明“中国收藏杂志”来源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未经《中国收藏》杂志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收藏》杂志”。违反上述声明的,均属侵权,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