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消费撑起线上流量

来源:
作者:◎文/方 晓
2018-11-19 10:22:27
0

  谁在买?关于这个话题,有过许多声音,但最终都归向一个:年轻人。目前来看,大多数线上艺术品交易的种类以中低价位的小件精品为主,因此,并不多金的年轻人更易于进场。此外,一些年轻藏家的口味较杂,书画、瓷杂、珠宝几乎同时涉猎多个品类。

  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其实是与当下艺术消费升级的态势相吻合的。本刊特别邀请京东文娱寄卖商城副总经理苗中鑫、西泠网拍·艺是负责人陆丰川,从这个角度为大家呈现一个清晰的买家群象。

 

  网拍平均年龄比线下大拍年轻近十岁

 

  《中国收藏》:以艺是为例,您认为网拍的受众群体是哪类人?

  陆丰川:网拍的受众还很小,线下买家之外、新入场参与竞买的人数在增多,但是这个基数放到互联网中,还远没有体现出互联网的特性,所以现在没有办法做具体分析。我们在分析已有数据的基础上,用市场经验判断,首先,开拍一年多,超过半数的网拍客人“反哺”参与线下大拍;其次是高价位的拍品,在线上成交情况越来越好;三是,参与者所属的地域更广,涉及到线下大拍没有涉及的城市;最后是买家的年轻化,网拍平均年龄比线下大拍年轻近十岁。

 

  《中国收藏》:基于这种情况,您认为传统拍卖公司“触网”布局时,与线下拍卖是什么关系?

  陆丰川:您说的“触网”,事实上一语双关:线上拍卖是大趋势,更是西泠拍卖艺术产业“网”中的一“触”。我们有杭州大拍、绍兴本土性拍卖、筹备中的广州分公司,以及今后拓展的金融、私洽等领域,网拍恰恰是布局未来这张网的关键一点。

  具体来说,买方、卖方、从业人员三方的需求,也是迫不及待的新趋势:在卖方需求上,一个藏家送拍一批藏品,可以通过大拍、绍兴、网拍等环节分类消化,将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每件拍品都有自己适合的平台,未必上大拍就是好。

  买方需求里,艺术融入生活是必然性,与大拍相比,网拍操作便捷,更具优势,培养网拍消费习惯及艺术日常消费习惯为第一,是有一定的引领性的。

 

  《中国收藏》:从拍卖内容来说,艺是拍卖与线下拍卖会有哪些不同?

  陆丰川:西泠网拍在时间的安排和门类的选择上均与线下大拍形成互补。时间上,线下拍卖为春秋两季,网络大拍分夏冬两季,余下为每月月拍及特别专场。

  网拍不是凭空制造消费,而要引导消费。首先,我们要打破传统拍卖专场门类这个概念限制。拍卖公司的业务团队综合各门类,这是独特优势。我认为现在是建立网拍综合性大拍的最好时机。

  传统的艺术品电商重“电”重“商”,而忽略了“艺”,从客户体验的角度缺乏整体的美感,布局分散。西泠网拍的月拍、网拍大拍,追求体现艺术门类的综合性,同时也不放弃“日活”(日活跃用户),开启别具特色的“每日一拍”。有的门类是延续线下拍卖传统优势,它会带领消费类专场,客人完成的不仅仅是一次购买消费行为,同时他对某个艺术默默的发生兴趣。

 

  《中国收藏》:另外,我们注意到,相比于线下拍卖,网拍的单件拍品价格要相对便宜得多。您认为哪种价位区间更容易吸引藏家?

  陆丰川:西泠网拍坚持走“高端艺术品”策略,而暂不考虑为了流量与普通快消结合。高端,不是看价位,看文化含量。古籍门类,文化含量最高,价格却不高。还有许多这样的高端的门类,需要网拍来挖掘。每个门类的价格接受度不一样,传统书画的接受度可能在一百万,而日本器物只能几万。

  网拍与大拍是互为补充的关系,所以不能单纯从价格上去比较。网拍最终的成交价常常超出我们的预计,我们力求以一种场景化的模式去呈现,价值留给市场去判断。

 

  打通艺术创作与消费需求的任督二脉

 

  《中国收藏》:京东是以电子商城起家的,为什么会想到与艺术收藏挂钩?“寄卖”这种模式又是如何产生的?

  苗中鑫:京东文娱寄卖是基于三个方面产生的。一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背景下,京东也由电子商城向电子文娱事业转型。京东文娱寄卖正是在京东战略转型下开创的新模式。

  二是消费升级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尤其是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大幅提升。除了吃穿住行之外,精神追求、文化追求的需求与日俱增。京东文娱寄卖开设书法、绘画、钱币、邮票、邮资封片类目,未来规划非遗、票证、工艺品、文玩等类目,范围涵盖文化艺术品各细分领域,实则是为满足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搭建了一个平台。

  三是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做文化产业和收藏行业的基础服务商。寄卖只是我们提供的一项服务,接下来还会开展仓储、流通、鉴定等系列服务。

 

  《中国收藏》:您重点提到了消费升级,那么,在艺术消费升级过程中有什么难点吗?

  苗中鑫:艺术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痛点。

  首先是作品如何保真,京东文娱寄卖解决了这个痛点。以书画寄卖为例,我们要求书画家本人带着作品到商城服务平台进行验证,然后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防伪溯源平台。在保证真品的情况下,才封装入库。入库的艺术品全程可追溯,真正做到“流传有绪”。

  另外,京东文娱寄卖商城主推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鉴定困扰。并且作品必须是原创,不能是复制品,也不能是仿制品。它们是具有收藏投资价值的艺术品,而不是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商品。

  其次是缺少流通渠道。老百姓买到手的书画,又想卖了,去哪里?总的来说,目前艺术品的兑现渠道太窄。而且在卖的过程中,卖家同样会遇到真假问题,即如何向买家证明作品是真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京东文娱寄卖创新了“一个买了还能卖的商城”模式。即买完作品可以入库,在不提货的情况下,转手就能在商城销售。

 

  《中国收藏》:将艺术品与消费需求相吻合似乎并不容易,毕竟艺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有着自己的特殊属性。如何做到“吻合”?

  苗中鑫:以书画为例,一方面,老百姓有艺术消费的需求,比如家居装修,按照一二线城市的收入标准,如果花一两千元就能买幅原创书画挂在家中,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另一方面,长久以来书画交易局限在圈子里,圈子外的人很难进入。那么京东文娱寄卖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书画家与消费者面对面对接。值得一说的是,这些年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大部分书画家的日子都不好过,生存都成了问题,何谈艺术创作?所以说,京东文娱寄卖商城相当于为他们打开了一个“出口”,也与当前的文化消费需求有机吻合。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商务合作法律申明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lingshouke.cn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801103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666号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禁止使用,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