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外国钱币评级 这家公司不一样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2022年5月刊
作者:文/本刊记者 陈 曦 责任编辑:王菁菁
2022-05-09 15:35:48
0

      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三家国际性钱币收藏鉴定评级机构,中 外 合 资 的 TQG(TOPQUALITYGUARANTY)主攻外国钱币评级。当下,与古钱、机制币“巨轮”乘风破浪的势头相比,外国钱币就如同一叶轻舟。为何TQG瞄准了这样一个相对小众的行当?

      这还得从三年前的一个故事说起。那一年,在香港举办的一场钱币拍卖会酒会上,一 位来自国外评级公司的代表在致辞中说道:“中国人只能鉴定中国的钱币,却无法鉴定外国的钱币。”这一句话,让当时在场的几位中国和华人藏家五味杂陈,油然而生的使命感也让他们下定决心,要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人和华人完全有能力给外国钱币评级。
      这种“不 服 气”最 终 化 为 动力。2019年6月,T Q G马来西亚公司在吉隆坡 成立运营。2020年,TQG中国和TQG新加坡相继成立。纸币评级是T Q G的“看家本领”,今年它还开启了硬币评级服务。而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T Q G迅速占领市场,成为流行的翘楚品牌。迄今为止,经T Q G评级认证的钱币超 过25万枚,其中不乏被世界钱币收藏界公认的顶级珍品。
      对于T Q G而言,中国市场至关重要。而挑 起这个大 梁的就 是王彪。他是T Q G评级中国地区负责人,也是当年香港那场拍卖会酒会上的中国藏家之一。身为一名80后,王彪已经在外国钱币收藏领域摸爬滚打16年。在加入TQG之前,他一直都是单打独斗。如今,王彪选择走出“舒适区”,致力于为外国钱币的收藏、研究与评级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
      近日,《中国收藏》杂志记者专 访了王 彪。在两个小时的采访CHINA COLLECTIONS 137 中国收藏中,“难”成为了高频词。但我们发现,经历了初创期的种种艰辛之后,现 在的王彪对于“难”更坦然接纳,因为他从质疑中反省了自我,从茫然中坚定了方向。
 
 
542.png
     
      突破界限  专注外国钱币评级
      王彪是西安人。在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西安,大多数人会偏好传统类别的收藏,如佛像、铜镜、古玩杂项等。可王彪却单单迷上了外国钱币,原因很简单,就因为“好看”。据王彪介绍,在中国,因为价格没有“水分”,所以大家都能玩得起外国钱币。虽然这个门类的收藏者人数不多,但玩得十分“纯粹”。
    《中国收藏》:外国钱币收藏一直被认为相对小众,您也这么觉得吗?王彪:在国内,与中国钱币相比,外国钱币的确属于小众,但它们的存世量其实远远高于中国钱币。目前,由于政策的限制,外国钱币不能大批量进入中国。但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这种状况会有所改变。因为真正进入收藏领域的外国钱币早已退出流通领域,并不是现在的硬通货,而是单纯的收藏品,对我国的汇率影响不大。
      另外,就目前收藏群体来看,虽然外国钱币收 藏者人数不多,但他们的收 藏水平和研究水平却相当不错。我们成立评级公司,一方面是为了服务外国钱币收藏者,另一方面也想让更多人通过这个渠道,了解外国钱币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加入到这个收藏队伍中。我认为,哪怕外国钱币在未来依然相对小众,但在小众领域想要做得专业也十分不易。
      《中国收藏》: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在近年来举办的各大钱币交流活动中,外国钱币的身影很少见到,这是为什么?
       王彪:在国外的钱币展会上,大多数美国币商卖的不是美元,而是墨西哥、秘鲁等周边国家的钱币。但在国内,中国币商做的大都是中国钱币的生意。这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美国货币种类较少,钱币收藏很容易就能玩“出圈”;二是中国的钱币收藏市场还没有发展到美国市场的阶段,收藏者对外国钱币的关注度普遍较低。但我认为,我们一定会补上这一课。比如,我们正在从研 究 方面“补课”。目前,国内鲜少有可参考的外国钱币相关资料,已出版的研究成果多以传统的收藏品类为主。这一领域亟待更多钱币界专家学者的关注。近些年,国家相关机构也意识到这一点,开始组建专家团队,陆续将外文的世界货币史翻译成中文出版。
      《中国收藏》:那么在外国钱币评级的赛道上,TQG的起跑优势体现在哪里?
      王彪:与其他综合性评级公司相比,我们更 想做的是一家专业型评级公司,专注于外国钱币评级 业务,并牢 牢抓住国际化的优势。在TQG马来西亚公司建立之后,我们又继续迈进中国和新加坡的市场,严格按照西方公司的管理制度,法务团队先行到位,再陆续组建鉴定和评级团队。这三家公司的视觉系统还采用了风格统一的设计,彰显品牌的国际化调性。
      此外,我们还倡导团队年轻化,因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非常符合TQG的精神面貌,活力无限。当这一切都准备好之后,我们便抛开顾虑,迈开步伐大胆地往前走。
 
 
 
 
 
 
本文节选2022年5期《中国收藏》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
 
222.jpg
 
 
 
 


版权声明:凡注明“中国收藏杂志”来源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未经《中国收藏》杂志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收藏》杂志”。违反上述声明的,均属侵权,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商务合作法律申明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lingshouke.cn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801103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666号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禁止使用,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