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粤菜馆的独门秘笈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2022年4月刊
作者:高芳芳 责任编辑:赵玉国
2022-04-20 12:37:00
0

      新雅粤菜馆的前身“新雅茶室”,由广东南海人蔡建卿于1926年创办。蔡建卿是混血儿,碧眼黑发,十分英俊。他毕业于香港皇仁书院,曾在港从事华侨商务事业约十余年,后到汉口扬子口岸盐务所任职。攒够积蓄后,他便来到繁华的大上海开了这样一间茶室。新雅茶室原址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53号,坐西朝东、一开间门面、二层楼建筑,一楼门市经营罐头、食品、点心,二楼经营广式茶市、点心、酒菜小吃,原本主要服务虹口一带的广东籍居民。

      文人雅士打卡

      “新雅”两字取得好,至新、至雅,注重创新、追求雅致,不仅体现在菜品上,也体现在环境上,巧妙地提炼出了粤菜的精髓。这种调性和气质,深深地吸引了上海滩的文人雅士。最初进入这个茶室的是《时事新报》副刊的主笔林微音(此人与林徽音的姓名极为相近,而使得后者被迫登报更名为“林徽因”)。第一次来新雅,他发现这家茶室店虽小但格调典雅、器具精美、环境清幽,品茗、小憩心情舒畅,于是常邀同行、友人来此饮叙,由此开了上海滩文人相约新雅的先河,新雅也瞬间成了文艺圈的小资打卡地。

 

 

4519.png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对林微音固然是不屑的,而对新雅却情有独钟。鲁迅在1928年3月28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上午同方仁往别发洋行买《Rubajyat》一书,五元。往北新书店交小峰信并稿。在新雅茶室饮茗,吃面……又1930年2月1日晚,应大江书铺总编辑陈望道之招,到新雅茶室赴宴。”同时期,有着“中国摄影泰斗”之称的著名摄影大师郎静山也因新雅与蔡建卿结缘,从老茶客、老朋友变成莫逆之交,从摄影艺术谈到艺术沙龙,给蔡建卿出了很多主意。

      新雅茶室就这样在文艺界人士中风靡开来,成为20世纪20年代上海有名的“文艺沙龙”,并在文人的笔墨渲染下逐渐出名,蜚声沪上。1930年,新雅全年营业额达到30万元,利润9000元,均高于同业。

 

 

 

 

本文节选2022年4期《中国收藏》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

222.jpg

 

 

 

版权声明:凡注明“中国收藏杂志”来源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未经《中国收藏》杂志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收藏》杂志”。违反上述声明的,均属侵权,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商务合作法律申明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lingshouke.cn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801103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666号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禁止使用,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