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广州博物馆 寻找“消失”的年味儿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2025年2月刊
作者:文/本刊记者 丁 晨 图/广州博物馆提供 责任编辑 / 赵玉
2025-02-20 13:53:06
0

      近年来,随着文博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博物馆里度过休闲时光。这一方式不仅为日常生活平添了浓厚的文化韵味,还让参观者得以在博物馆精心策划的展览与琳琅满目的展品中,寻觅那份似乎在现代生活中“淡去”的年味。新春之际,各大博物馆纷纷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新年特别展览。其中,广州博物馆精选133件(套)具有吉祥寓意的馆藏文物,策划并推出“吉祥有年——馆藏吉祥文物展”,展览将持续至4月13日。

49.jpg

清道光 粉彩透雕云蝠花卉纹瓷如意

其造型仿照清乾隆朝宫廷流行“三镶如意“样式,采用瓷质粉彩绘制加镂空工艺制成。如意器身三段分别镂空彩绘“”五蝠捧寿””三蝠捧寿“和云蝠纹,执柄分段作花卉蝙蝠纹样装饰,侧面绘蓝彩回纹,整体寓意”福寿延年“。整器工艺精巧、纹饰繁缛、造型流畅,尽显雍容华贵之气。

      “福、禄、寿、喜”是中华民族表达和乐美满寓意的吉祥词语,寄托着人们 对幸福生活的祈愿、对平安喜乐的向往、对佳节时令的恭祝。古人曾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众多寓意美好的纹饰和工艺器 物类 别,也曾在寻常可见的器物上镌刻了中华民族对吉祥文化的独特理解。尤其是明清以来,运用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来体现吉祥寓意的形式更为丰富,不但主题鲜明、构思奇妙,而且工艺精湛,兼具形式和内涵之美。
      而“吉祥有年”展览即关注这一点,用百余件展品勾勒出一副穿越古今、汇聚祥瑞的图景。这些展品不仅是物质的遗存,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生动见证。从精美的瓷器到雅致的玉器,从寓意深远的书画到匠心独运的民俗艺术品,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丰富的吉祥寓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观众在 欣赏这些展品的同时,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0.jpg
 
51.jpg
清嘉庆 粉彩花卉五蝠捧寿瓷碟 
该瓷碟内底以矾红彩绘“五福捧寿”图,以团寿纹为中心,周围环绕五只红蝠,寓意多福多寿。外壁则以粉彩绘制牡丹、梅花、菊花和荷花,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折枝花卉纹,满盘内外皆见祥瑞之象。圈足内施白釉,署矾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更添几分古朴与庄重。
 
52.jpg
清雍正 青花折枝花果纹瓷梅瓶 
通体绘多层青花吉祥纹饰,肩部绘缠枝牡丹纹,寓意富贵延绵,近足处绘上仰蕉叶纹,寓意“大业有成”。腹部上下各出双线弦纹为界,绘折枝石榴花果、寿桃纹,寓意多子多寿,折枝花果呈倒三角形构图交错而生,皆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53.jpg
清光绪 粉彩云蝠纹瓷瓶 
其口沿及胫部绘黄地如意云头纹和变形莲瓣纹,颈、腹部密布各色流云纹和红蝠纹,云纹以蓝、绿、黄、紫等多色绘制,呈一枝四花弯曲如意状,以矾红绘制蝙蝠纹环绕祥云做团状,寓意“福满天地”。整器色彩绚丽喜庆,吉祥寓意鲜明
 
57.jpg
清宣统 广彩纹章博古纹八角形瓷花插 
器身开窗内饰博古、花蝶、蝙蝠、花鹿、团寿纹等,中部为一装饰牡丹花纹的方瓶内插梅花,寓意“富贵平安”“迎新纳福”,周边环绕象征福、禄、寿的各类吉祥纹饰。花插顶部两侧堆贴缠绕葡萄枝状耳,开窗图案外通身贴塑松鼠葡萄藤蔓,寓意多子多福、子嗣延绵。
 
58.jpg
清 铜胎画珐琅喜字宝相花纹温碗 
此碗用于食物的加热和保温,通体在宝蓝色地上饰彩色的宝相花纹及金“囍”字,碗底内饰五蝠捧寿纹。宝相花以莲花纹、牡丹纹等元素为中心,并用其他单体植物纹,形成复杂精美的团花纹样,有“吉祥富贵”之意,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
 
54.jpg
清乾隆 玉雕童子报平安摆件 
四童子手持荷花、如意等吉祥物,围绕一只硕大的双耳瓶嬉戏于波涛间,童子“报平安”“送吉祥”的美好寓意呼之欲出。各童子身躯圆润,虎头圆脑,五官刻画生动,显得憨态可掬,颇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之意趣,人物与景象的整体表现极富感染力。
 
55.jpg
清末 潮州金漆木雕花瓶杂宝纹饰板 
瓶寓意“平安”,是雕刻工艺中最常见的主题装饰。此板取博古架为整体造型,架上置各类博古玩物,中部置一四方高瓶,内插牡丹、梅花及如意形灵芝等,寓意“平安富贵”“如意平安”。
 
56.jpg
明代 青玉刻寿星把壶 
寿星又称“南极老人星”,此玉壶壶身浮雕寿星形象,壶把、流皆雕螭龙,壶底刻座莲,盖钮为羊,寓意吉祥如意、福寿绵延,是贺寿佳礼。
 
 
 
本文节选2025年2期《中国收藏》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 
 
 
 222.jpg
 
版权声明:凡注明“中国收藏杂志”来源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未经《中国收藏》杂志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收藏》杂志”。违反上述声明的,均属侵权,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商务合作法律申明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lingshouke.cn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801103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666号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禁止使用,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