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夏天,祖父在《申报》上读到一则《昨日亚细亚步行团出发记》的报道:“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七位男女壮士组成步行团,立志要用双脚走遍亚洲,步行团出发前作出如下壮阔的宣言:在历史上背负了五千余年文明和创造的中华民族,不幸到了近世,萎靡和颓废,成为青年们普遍的精神病态,我们觉得时代的精灵,已在向我们欢呼,我们觉得毫不客气地,把这个伟大的重担,肩负起来。我们决定以坚毅不拔的勇敢精神,从上海出发,逐步实践我们的目的,在每一个步伐中,我们要显出大中华民族历史的光荣,要在每一个步伐中,给世界以极深刻的印象,一直到我们预定的途程的最终点。
这则宣言瞬间点燃了祖父隐藏已久的激情,这一年他22岁,正是最富有冒险精神的年纪,原本只将旅行视为时髦的他第一次意识到,这也将改变国人的精神,他决定要追随这些青年而去。
行至越南,步行团仅剩下潘德明(左)、李梦生、胡素娟三人。
潘德明(左二)在南洋
在一封1930年的信件里我 读到,祖父与这支队伍汇合后,陆续有队员因旅途的艰辛退出,行至越南时,步行团仅剩三人。祖父在信里说道:当时各地侨胞赠送的旅费数目惊人,如果步行团在南洋群岛一带华侨聚集地 走一遍,得到的钱一辈子也吃用不完,因此步行团其他两位成员便以此为目的收拢路费,而祖父建议向西行,那里华侨稀少或几乎没有华侨居住,但却是步行团在华侨面前大吹特吹要去的地方。终于,曾经轰轰烈烈的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刚迈出国门,便因路线分歧只剩祖父孤身一人。
在1931年的书信中我读到,当时新马地区的华侨称祖父为“为国环球的人”。当时唯一与著名侨领陈嘉庚齐名的华商、南洋地区永安堂的创立者胡文虎,成为了最早资助他旅程的人,他创立的《星洲日报》大肆报道祖父的旅行,胡文虎也成为第一个在留墨集上题词的人:“希望全世界的路都印着你脚车的轮迹。”
祖父到达新加坡后,计划去印度,出发前他必须得到驻外领事的签字,然而却被新加坡领事馆拒绝,理由便是步行团分裂时的原因:某些人拿了周游世界的名,向南洋的富翁骗了很多旅费以后就回家了。
潘德明(右)在海外编辑部
本文节选2024年9期《中国收藏》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
版权声明:凡注明“中国收藏杂志”来源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未经《中国收藏》杂志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收藏》杂志”。违反上述声明的,均属侵权,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