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君臣如何忙里偷闲

来源:
作者:◎文、图/赵玉国
2019-07-15 11:28:32
0

  右手执笔、左手持卷,身着汉服,书童侍立一旁

ql-1.jpg

  这样的描绘肯定能让你的眼前马上浮现出一个经典的古代文人形象。他悠闲自在、怡然自得,陶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好不快活。

  但,这样的时光并不是他每天可以享受的,因为他不是别人,而是坐拥万里江山的一国之君——乾隆皇帝。

1497956_1270216504.jpg

  在清人绘《乾隆是一是二图像轴》中,乾隆帝一腿半趺坐于床榻之上,脸扭向右侧,一派文士装扮。身后点缀室内环境的山水画屏风上,悬挂了一幅与乾隆帝同样容颜的半身画像。室内摆满了各式珍宝,看得出,这是乾隆帝正利用闲暇时间在赏玩遣兴。

  乾隆帝是有名的风雅皇帝。尤其是书画,对他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清顺治以来,皇家宗室就有非常严格的教育制度。他们自幼除了接受满蒙文化外,更重视汉族传统文化教育,以此来提高文化修养。

  世人对于乾隆帝的书画创作多有讨论。其自幼接受满、汉、蒙、藏多元文化教育,尤其崇尚汉族文化,注重文化修养,对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一不通。不仅如此,他性尚风雅,对文人士大夫饱含闲情逸致的文翰墨缘颇为推崇。在治国理政之余,他“几暇怡情”,以翰墨为事,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书画作品。也因为他对书画的喜好,为宫廷书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绘画方面,乾隆帝所倡导的“四王”山水画、常州派花鸟画以及人物画都有突出的成就。而书法方面,宫廷书法仍然以传统的帖学为主导,形成庞大的馆阁书势。朝中宗室、词臣也辅佐乾隆左右,奉敕、应制、唱和进行书画创作,彰显社会承平、文化昌盛。

ql-2.jpg

  乾隆帝对魏晋时期的书法格外推崇,而实际上其对唐人以及历代书法均有临摹,并且从幼年时期就受到过严格的训练。故宫博物院就藏有其在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二十三日临摹的元代赵孟晚年楷书代表作《汉番君庙碑》一页,此页上有当时他的老师所作批注:“用墨太浓,字未端正。”当时乾隆帝只有13岁,但从其字迹来看应是经过多年训练后的结果。很多字下笔有力、结体规范、行笔不拖泥带水,能看出书写时是极为认真并且经过谨慎思考的。

  乾隆朝宗室也同样如此,从很小即接受极为系统的艺术教育。并且他们受乾隆帝雅好书画的倡导,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宗室书画家,如允禧、弘、永、永、永琰等,他们的书画不仅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更受到来自宫廷生活的影响。

ql-12.jpg

  另外,乾隆一朝的重要官员们也多为诗文书画兼能的全才,如嵇璜、和、董诰、纪昀、刘墉、曹文埴、孙士毅等等。想想也是,如果对自己的“上司”不了解,不懂诗文书画,才学不足,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是很难得到重用的。

  近日,在故宫文华殿举办的“几暇怡情——乾隆朝君臣书画特展”遴选了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君臣书画100余件,其中有90%保留着清宫文物原貌,并且一半以上展品为首次面世。整个展览分为乾隆宸翰、宗室书画、词臣书画、君臣唱和四个单元,旨在以乾隆帝及围绕在他身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宗室、词臣的书画为主线,展现乾隆“几暇怡情”的风雅情怀。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商务合作法律申明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lingshouke.cn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801103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666号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禁止使用,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