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 览尽晚明文人雅集

来源:
作者:◎文、图/刘明杉
2019-04-11 15:21:58
0

  晚明文人热衷于由名士或富豪牵头,以诗文书画创作或艺术品鉴赏为主题的文化雅集,活动场所常设在召集人的私家园林中。参与者多为在任或致仕的官员、学者、士绅、生员等文化精英。

  吴门画家仇英也是雅集常客,他绘制的工笔重彩画《人物故事图册》之《竹院品古图》画的是暮春三月的某日,江南一位私家园林的主人邀约了三五知己,在竹院雅景中玩古鉴珍、烹泉品茗、对弈手谈、抚琴雅游的景象。画面上方的远景处于次要位置,对整体构图起背景烘托作用。画面下方围屏内的人物活动,是这幅画作的主题。画面上方的竹林中有四根高矮各异的嫩春笋,可知所绘季节为春日。

 yj-1.jpg

  |  竹石成趣  |

 

  仇英用竹下备棋、黄犬双欢、爱鹤潜隐、湖石嶙峋等具有鲜明隐喻意味的形象构绘《竹院品古图》的远景,渲染私园主人回归田园的闲适。在充满野趣的竹林右侧空地上,绘一石方桌,桌腿仅以四块长石垒起。石方桌周围是三个绣墩儿,两个放在棋童旁边,另一个藏在画面中部的朱栏前,被围屏隐去大半,只露鼓面一角。朱栏以漆成绿色的望柱支撑,上有柱头。备棋的蓬头童子身穿浅褐色交领右衽长衫,手捧一个青色鼓墩形棋子罐,正将它放在石方桌上。桌上铺着白底黑格棋盘,另一棋子罐放在对面一角。宋元时期,浙江龙泉和陕西耀州等地都生产青瓷棋子罐。晚明崇古之风盛行,雅集时使用前朝旧物竹下手谈,更添妙趣。1986年,陕西耀州窑遗址出土一件鼓墩形盖罐,由内盛的数枚围棋子可知其用途。形制如鼓,取“一鼓作气”之意。仇英绘的是江南私园举行的雅集,从地缘和器型特点看,画中青瓷棋子罐应为浙江龙泉窑产品。实物见北宋龙泉大窑生产的贴塑有环花卉鼓墩形棋子罐,通体梅子青釉,鼓腹、带盖。盖顶和罐底各贴塑一周鼓钉,腹部两边对称贴塑有环花卉,器型比上述耀州窑棋子罐修长,更接近仇英画作。画面右上方,主人豢养的两只黄犬陪着正在干活的棋童,它们在石桌下惬意的逐戏打破了竹林的宁静,惊吓到主人豢养的鹤。鹤慌忙躲进左边高耸的太湖石后,从石洞内警觉地窥视周围。

  远景左前方长满青苔的太湖石下段被屏风遮挡,仅露奇骏的上段。仇英在画面中把鹤隐匿在太湖石后,一是为了与双欢黄犬交相呼应,于动、静之中保持画面平衡感。二是画家为表现石品之“透”,让观者通过洞孔只能看到鹤的丹顶和长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是寓意清高、长寿的仙禽。石之瘦与鹤之寿相映成趣,为画作增加祥瑞元素。

 yj-2.jpg

  |  满室珍宝  |

 

  近景为主题画面,以两块大围屏分割空间,主要人物的活动在围屏内展现。侧围屏绘高阁远帆图,正面围屏绘一对白头翁双栖在开满红花的枝头上。“白头偕老”题材,点明此地为私人场所。沿围屏边放两张素牙子夹头榫平头案,形制与2005年国家文物局从香港征集的明黄花黎漆里独板面心平头案相同。这种圆腿平头案定型于两宋,明时广泛使用,画中此桌式较多,在传世品中也较常见。

  围屏边的两张平头案上摆满青铜器,右案未铺毯,上置钟、圆鼎(已配盖,做香炉使用)、簋、角、觚、四足方鼎等,还有一物以布包裹;左案铺毯,上有豆、圆鼎、、扁壶;前方是琴几,其上物件较杂,除提梁卣、兽足奁、瓶和羽觞之外,还有一张伶官式琴,形制与夏莲居旧藏北宋“混沌材”伶官式琴相同。这是晚明追慕宋代雅文化的图证。

yj-4.jpg

  《竹院品古图》中青铜器数量较多。不仅案上、画案前,连左下方前景处也有周身饰蝉纹、上有衔环铺首的釜;周身饰蝉纹、肩部带环的双螭耳壶;旁边方鼎内放一圆口出戟尊,二器光素无纹。仇英画技虽然高超,却难凭所绘辨其真伪。一是中国画并非像西方油画那样写实;二是宋明两朝的收藏家都对上古三代青铜器推崇备至,因此宋、明时期也是青铜器的造假高峰。

  画面中心的三位主角,都是留着三缕长髯的中年士大夫,右边两位坐在斑竹禅椅上,这是雅室中常见的一种坐具。他们坐在有束腰长方形大画案旁,面板上铺一黄色大毡,其上再覆一稍小的缠枝牡丹纹锦。画案四条腿马蹄甚高,比较少见。相似者如陈梦家夫人旧藏的明黄花黎霸王枨四面平式条桌,桌面稍喷出,有一道不明显的束腰。其足下马蹄甚高,断面曲尺形,挖缺做。霸王枨大而低,因无枨子,腿足须用它加强连接。

  头戴东坡巾、身穿赭色圆领袍的士大夫双手扶案,专注地鉴赏着锦上的团扇册页。头戴软脚幞头,身穿交领右衽米色长袍的士人坐在靠里的斑竹禅椅上,侧着身陪同戴东坡巾的观画者。从二人所处的位置关系和里侧士人微前倾的肢体语言推测,戴东坡巾、穿赭色圆领袍者是客。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画家用人物身材比例的大小,表现身份和地位的差异。身穿米色长袍的士人虽为陪同者,身形却画得更大些,说明他是这座私园的主人。

  二人对面的士人坐在藤墩儿上,他头戴软脚幞头,上穿浅褐色交领右衽长衫,下穿赭色裳,脚穿皂靴。右侧绿衣黄裤的蓬头童仆手捧托盘,向他呈上两件瓷器——簋式炉和直口瓶。小童身后,还有两名小童为他拿来藏品。近者双手捧托盘,盘上是一橘色软囊,内装侧面为圆形的物件。另一小童在画面右下角,扛一黄布包裹的四个画轴向他走来。画案边放着一个青铜觚,内插一株红珊瑚树,觚下垫方匣。士人左侧侍立着两名梳高髻、头戴珠簪翠钿的仕女。从画面中的人物关系可以看出,这位坐在藤墩儿上、常服打扮的士人是私园主人请来的鉴赏家。主人希望他对自己的藏品进行鉴定,故命三名童仆和两名仕女为其呈上各类艺术品。

  侍立在鉴赏家左前方的五分脸侧身仕女,双手捧一摺扇。纸摺扇原产日本,晚明苏州匠人擅治此物,蔚成风气。仔细观察发现,按仕女双手横丞的姿势和其身材与扇的比例估算,这柄扇的尺寸应在75厘米至85厘米之间。1949年10月,在故宫养心殿南库,恰好发现一柄超大尺寸的纸摺扇。其骨长82厘米,扇面纵59.5厘米、横152厘米。大骨上宽0.8厘米,下宽1.4厘米,扇骨以梅鹿竹制成,为明宣宗御笔绘画的双面设色《高士图》。一面绘春日里高士携童仆踏青景象,另一面绘盛夏时节高士在松下纳凉情景。

  面向观者的七分脸仕女上穿红边对襟绿襦,肩搭黄地绿花披帛,下着粉地花裙,腰系红绦带,双手持髹漆红盏托,上置带盖青瓷茶盏。从画面构图关系推测,这副茶盏托应是让鉴赏家鉴定的古代藏品,非实用器。实物见1972年江苏省宜兴县和桥镇南宋墓出土的漆盏托,高6.5厘米、口径6厘米,现藏南京博物院。器表髹酱红色漆,盏盘口沿及盏内壁髹黑漆,色泽柔和。

 yj-5.jpg

  |  妙用屏风  |

 

  在《竹院品古图》右侧屏风后,绘一煮水的蓬头茶童。他上穿赭色圆领衫,下穿米色长裤,脚穿黑色浅口鞋,左手扶左膝、右手用蒲扇扇身前茶垆中的炭火,火塘里烧得正旺。茶垆上置一敞口白色垫圈,使火焰均匀,其上是烧水的汤瓶。后面石桌上放三个下丞盏托的青瓷斗笠盏,茶垆前是一青瓷盘口直颈瓶。在中国古代叙事画传统中,常将不同时段的场面画在单幅通景画上,用屏风隔挡,示意时空的划分。宾主相见,“客至,焚香瀹茗”,以茶待客之后,雅集才会开始。仇英采用分镜头式的表现手法,绘出客人将至时,童仆备茶的场景。明人对烧水的燃料也有要求,据明代文震亨《长物志》记载:“汤最恶烟,非炭不可,落叶、竹筱、树梢、松子之类,虽为雅谈,实不可用;又如‘暴炭’‘膏薪’,浓烟蔽室,更为茶魔。炭以长兴茶山出者,名‘金炭’,大小最适用,以麸火引之,可称‘汤友’。”由于明代饮茶方式的转变,在茶盏的偏好上追捧质精式雅、易于保温、可观茶色的白釉盏。宣德和嘉靖官窑的白釉盏精雅,器壁厚重保温性好,釉色洁白可观茶色,推为上品。因点饮散茶前需将茶盏烤热,而古瓷盏不耐热易损坏,故宋代定窑等白瓷盏不宜日用。

  明代中晚期的文人雅集内容丰富,参与人群广泛,召集次数多,呈现出空前活跃的时代特征。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明代文人文集、笔记、地方志等文献所作的梳理上。而运用形象史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从物质文化史角度,对该论题的薄弱环节进行拓展。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商务合作法律申明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lingshouke.cn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801103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666号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禁止使用,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