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画卷上的明珠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2024年2月刊
作者:文、图/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提供 责任编辑 / 赵玉国
2024-02-21 15:36:28
0

      1507年前,丝绸之路上的大都市——洛阳,一座永宁寺塔拔地而起——“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这座“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的佛塔,“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时人赞叹的“不可思议”,虽仅存世18年,却给后人带来绵延1500余年的无尽想象。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盛景与创造艺术瑰宝的人早已远去,但一件件穿越千年的绘画、书法、雕塑、造像、器物,见证了丝绸之路上多彩文明的交流史。例如一尊留存至今的胡人吃饼骑驼俑,只见骆驼高大健壮,昂首站立,张嘴似嘶鸣,短尾上翘,双峰间驮有丝绢、皮囊等物,囊端饰虎头图案。皮囊上坐一人,浓眉,深目,高鼻,头戴圆毡帽,身着圆领袖衫,下着窄腿裤,两腿一伸一屈,足穿乌鞋。这尊陶俑生动展现了千年前赶路人的艰辛生活,也让人遥想胡汉往来的图景。

26.jpg

北齐 红陶牛

山西博物院藏

27.jpg

唐 擂鼓台南洞宝冠佛坐像

龙门石窟研究院藏

 

整件坐像重达7吨,宏雄壮丽,是首次与公众见面。

28.jpg

唐 看经寺浮雕罗汉像

龙门石窟研究院藏

这件罗汉像为摩诃迦叶雕像,曾因被盗凿而流失海外,后终回归,并被龙门石窟研究院永久收藏。

      此外,丝绸之路检验通牒的公文,商人们的账本、订立的契约,还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手抄的典籍,在今天都成为别具一格的书法艺术,同时也展现着人间百态。例如1300多年前,12岁的西州(今吐鲁番)高昌少年卜天寿手抄了5米多长的《论语》手卷,抄写结束后,他还在这份“家庭作业”上提笔留下“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的语句。

      佛教艺术东传的痕迹也能从丝绸之路上窥见——它跋山涉水经龟兹、高昌等西域佛国,穿过河西走廊,驻足敦煌,抵达大同、洛阳,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规模大小不一的石窟被开凿出来,催生出或塑或刻、风格各异的造像。例如重达7吨的初唐龙门石窟擂鼓台南洞“宝冠佛”,宏雄壮丽;龙门看经寺浮雕罗汉像被收入美术史教科书,其被盗海外后终回归的经历也充满着传奇……
 
29.jpg
 
30.jpg
唐 景龙四年卜天寿抄《论语·郑玄注》 (局部)
新疆吐鲁番博物馆藏
长538厘米,宽27厘米。保存较好,是研究儒学经典的珍贵资料。
     
      这份家庭作业的主人是时年12岁的卜天寿,他在手抄《论语》的同时还不忘穿插几句打油诗,比如提醒先生要在假日“早放学生归”。
      想要从艺术的视角“打开”丝绸之路,还需要借助声音、影像、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在展览现场可以看见“数字洛阳”艺术作品《洛阳·绝响》、独特而精制的“坛城沙画”以及依据原貌复制的石窟局部,为观众带来更为多元的逛展体验。
 
32.jpg
 
33.jpg
 
34.jpg
 
 
 
 
 
本文节选2024年2期《中国收藏》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 
 
 222.jpg
 
版权声明:凡注明“中国收藏杂志”来源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未经《中国收藏》杂志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刊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收藏》杂志”。违反上述声明的,均属侵权,本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商务合作法律申明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lingshouke.cn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801103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666号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禁止使用,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