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捕捉中国19世纪真实风貌

来源:
作者:◎文、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提供
2019-03-29 09:10:53
0

 19世纪的中国什么样儿?看了这个展览,您将会一目了然。不久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推出“世相与映像——洛文希尔摄影收藏中的19世纪中国”展览。从河流到山川,从长城到紫禁城,这个以在中国拍摄原版照片为主题的展览,捕捉了19世纪中国的历史建筑、祭祖遗迹、市井生活、城市建筑等,为我们留下了19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的风貌。

展览汇集了120幅19世纪中国摄影的精选作品,均由当时活跃于在中国的优秀摄影师拍摄,他们中既有最早来华的外国摄影师,也有最早的中国摄影师。

  19世纪下半叶对于中国而言是个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是一个衰败腐朽与求强图变并存的时期,是一个经济活动江海汇通、文化思想西学东渐、政治变革潮起潮落的时代,到处呈现着一片矛盾且复杂的图景。而此时,发明不久的摄影技术进入中国,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全面记录那个时代。

sy02.jpg

  摄影在当时最先来到统治阶级中间。在本次展览中,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皇族成员(包括慈禧和恭亲王)与官僚(晚清重臣李鸿章、裕禄都督)都在镜头前正襟危坐,留下了他们的珍贵影像。

  上流社会的这种示范性生活风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最终推动摄影成为那个时期最时尚的事物,并吸引越来越多的摄影家来到中国,同时本土摄影力量诸如香港的赖阿芳、天津的梁时泰以及众多商业摄影机构开始兴起。

sy04.jpg

  摄影美学的形成很大程度仰赖于技术,但是摄影者的文化心理也不容小觑。此次展览的作品既有西方摄影师的杰作,也有中国本土摄影师和其执掌机构的成果,他们秉持的美学观点或图像经验所导致的直觉,对图像的摄取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肖像作品,中国摄影师更喜欢把人物拍得如画面,而西方摄影师则尝试表现出人物的动态;在建筑摄影方面,中国的摄影机构习惯于把建筑融入风景,西方摄影师有时则会专注刻画建筑本体。

  除了对摄影美学的完美诠释,展览还旨在体现摄影对于记录历史的价值,以及它对人类认识自身的意义。摄影是一种批判的重要工具,对于人类的自省具有积极的意义。摄影开启了人类打量自身的另一种眼光——平民化的视角,这包括隐蔽在镜头之后摄影者和后世审看这些图像的研究者,他们把历史对折从而使得我们能够站在当下和历史之间左顾右盼。

sy13.jpg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商务合作法律申明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 lingshouke.cn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801103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666号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禁止使用,在此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及被采访对象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的立场。